尊重换来兴趣

今年三月份,由于学校合并,我也换了一个新学校,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接的班正好是我原先学校的五年级那个最差的班,面对这些学生我既紧张又失落,可还是欣然接受。

来到班级,学生们一看是最熟悉的老师,他们欢喜的笑脸与热烈的掌声欢迎着我的到来,我欣喜万分,没想到,孩子们是如此的开心与充实。在一天天的上课与交流中,我逐渐地认识了每一位同学,也对他们有了了解。

因为对学生比较了解的缘故,检查学生家庭作业成了我每天必须坚持的工作。有几次,班里13个学生竟然有一般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更令人生气的是班里的学困生一连几周都是一笔不动,更本没有一点悔意,还理直气壮的回答我“没写”。每次检查几乎把我气的半死,见此情景班里几个有生安慰我说:“老师。您别生气,他们不愿意学,又不是您不教他们……”可作为老师我必须对全班学生负责,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面对这样的学困生,关爱、公正的对待他们说起来似乎容易,做起来却颇有难度,难就难在许多的过错在一瞬间就铸成了,难就难在师者不可能是圣人与完人,其行为也是受着一定利益的支配与驱动。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往往取决于他们分数的高低,回忆一下我们对学困生说话时用得最多的是哪种句式呢?可能应该是祈使句和反问句,诸如:“你给我站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吗?”等等。我们常常会因为他们的作业做得较差而几遍、几十遍的惩罚他们抄写作业,当他们犯错后,又有几个教师把他们请到办公室坐下来诚恳和蔼地说服教育?见到的大多是学生站在旁边被老师疾言厉色地训斥的情形。可能有的教师会认为这是“严师出高徒”、“恨铁不成钢”的爱。但是,我们这种另类的“爱”,学困生们能感悟得到吗?我想是不能的,他们只会从中感受到教师的冷淡与歧视,只会使其更加厌恶学习。

处于责任心的缘故,我设想把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比作顾客与推销员的关系,只不过教师“推销”的是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认为推销员应注意自己的态度,热情真诚的对待顾客而不是板着面孔,摆着一副臭架子。作为教师,我先主动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谅解、支持。当对家长有意见时尽量面对面交换意见,问题才能得到圆满、有效解决;我还主动与家长商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然后又利用课余时间时不时地在聊天过程中以朋友的身份很轻松愉快地和学困生谈谈学习,这时的他们是乐于接受的。如今,他们的学习依然不太好,但至少他们乐学了,完成作业的次数在上升,这学期他还有了一次登台给同学们讲解一篇自读课文的经历。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鱼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做教师的都应该像父母那样疼爱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营养、发育等,但这决不是姑息纵容和溺爱,而是慈母之爱、严父之爱、益友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