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

2、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通过生活现象和各教学环节有效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3+2X情境教学法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师:和同学们初次见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下面观察一下老师准备的礼物,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发霉的桔子、长毛的月饼),讨论。

教师:你们谈一谈观察结果。

学生:桔子上长了绿毛,月饼长有绿毛,也有黄黑斑。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节讲述的知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师:空气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那请同学们帮忙“抓”100个细菌过来给我。 这个任务可能完成吗?为什么呢?

学生:不能,细菌太小了。

教师:那怎样才能用肉眼看到手上的细菌呢?

什么是菌落?

学生: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教师:下面你们认真观察菌落图片,思考怎么判断是细菌菌落还是真菌菌落。(出示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

教师:刚才经过小组讨论总结,现请小组派代表总结两种菌落的特点。 

学生:细菌菌落比较小,呈白色,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学生:真菌菌落较大,颜色呈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形态呈绒 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得也很全面,那么,你们能不能结合日常所见,举一些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例子呢?  (学生活动)热烈讨论,思考,积极踊跃回答。

教师:你们举得例子太好了,说明你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确实这些都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我们认识了细菌和真菌菌落那是怎么把它们培养出来的呢?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同学们看完视频再结合课本

67页科学方法, 思考以下问题。  (PPT打出)

1.怎样配制培养基?

2.什么是接种?

3.在接种之前,我们把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4.接种后,应把培养基放在什么地方培养?

学生: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制成培养基。

学生: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学生:必须进行高温灭菌。

学生:应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教师:很好,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以及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些实验方案来检测一下不同环境的细菌和真菌,下面各个小组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使方案有科学性、严谨有对照。

第一组:我们探究的问题是“手上有没有细菌或真菌”。

第二组: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

第三组:我们探究的问题是“学校花园里和冰箱里哪里的菌类多”。

第四组: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硬币上有没有细菌”。

..............

教师: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分布得特别广泛,无论是空气中、土壤中、水里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它们。并且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中还发现了细菌。那可以说细菌和真菌真的是无孔不入了。

教师:思考三个问题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1.食物在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发霉还是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2.食物在冬天容易变质还是在夏天容易变质?

3.洗净的碗容易长霉 还是未洗净的碗容易长霉?

学生: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老师:但是某些细菌还需要特定的生活条件。如乳酸(杆)菌生活在无氧的条件,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六、课堂小节

七、板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衍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制培养基

2.高温灭菌

3.接种

4.恒温培养

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八、教学反思